法醫(yī)學秘史:用于教學的人體標本中隱藏著哪些秘密?
今天,我們來談談一具尸體的“旅程”。
本文約5850字,閱讀時間約11分鐘。
一具尸體從進入科研院所,到成為醫(yī)學學員的解剖實習素材,經歷了哪些曲折?
請跟隨今天的“法醫(yī)秘史”欄目,揭開以上秘密。
圖片:pixabay
大家好,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看這一期。為了不占用你的寶貴時間,我們最好切入這個問題的主題。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們曾經講過人體骨骼標本的制作,也簡單講過人體鑄型標本的起源。這些標本是醫(yī)學學生在學習解剖學期間不可或缺的寶貴教學資源。
那么,一具尸體要經過哪些程序,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、可以用于解剖學實踐教學的“全科教師”?
看過老秦文章的人都知道,人死后身體有一個變化的過程。
人死后,腸道內的細菌開始大量繁殖,細胞因新陳代謝停止而被破壞,而細胞內的酶會流出,分解組織。死后細菌和酶對人體的共同作用,造成人體死后的腐敗,如出現(xiàn)爛血管網、巨觀,最后出現(xiàn)白骨。
為了使一具尸體成為合格的解剖教學標本,控制和阻止尸體的腐爛過程勢在必行。可想而知,如果一具尸體腐爛了,解剖結構就會被改變和破壞。在這樣的尸體上練習,顯然不可能得到滿意的結果。
因此,解剖教學標本制作的核心是防止尸體腐敗的過程。
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來防止尸體腐爛,我們可以稱之為“防腐”。
尸體防腐常用的藥物有:乙醇、甲醛、苯酚(石炭酸)、甘油等。
就連酒精、甲醛、苯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?shù)?,大部分同學在化學課上都學過。
而甘油作為防腐劑可能你是第一次聽說?它又厚又甜,一般用于處理肌肉標本進行解剖學教學。
甘油處理過的肌肉標本摸起來很滑,有點油膩,感覺就像——嗯,你們都吃過蜜餞或者蜜棗嗎?也叫蜜棗,可以自己買一些,感受一下同樣的觸感~
與圖形無關。圖片:pexels
防腐劑大多時候是上述單一成分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液體。這樣可以綜合各種防腐劑的特點,揚長避短。當然也提醒好奇心強的童鞋不要私自配置。沒有專業(yè)知識和防護措施的民間小科學實驗,很容易造成意外傷害。
隨著我國解剖學研究的日益完善,防腐劑的配方也在不斷發(fā)展。限于篇幅,這里就不啰嗦了!
有了防腐劑,遺體的保存就可以開始了。在這里,你可以大膽猜測一下:把一具尸體做成解剖教學標本需要幾個步驟?
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太難。
從遺體到解剖標本有四個步驟。首先對尸體進行登記,然后清洗消毒,然后防腐輸液,最后防腐。下面一步步介紹。
第一步:身體登記
無論是自愿捐獻,還是公安機關等部門移交給科研院所的遺體,都必須進行登記。如果是無人認領的尸體,要拍照存檔備查。
那么,需要注冊的內容有哪些呢?由于項目眾多,我們選擇幾個來簡單介紹一下:
(1)編號:為了后期教學和標本管理的需要,首先要對遺體進行編號,登記基本信息,包括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籍貫等;